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9篇
  免费   925篇
  国内免费   332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西北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种类、毒物成分和分布作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首次报道了该区域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名录,统计出该区主要有毒植物226种,隶属于33科77属。有毒植物所含主要毒物成分可分为生物碱、苷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苯酮类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和简单有机物等6大类。有毒植物在亚高山草甸草地中分布最多,有157种,其次是亚高山灌丛草地、高山草甸草地、高山灌丛草地和高寒沼泽化草甸草地。本调查研究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防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番茄碱对棉铃虫的毒性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荧光光谱法分析了番茄碱及虫体内钙调蛋白的图谱,从钙调蛋白的角度探讨了番茄碱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番茄碱对棉铃虫具有毒性,随浓度的增加及饲喂时间的延长,对棉铃虫的杀伤力增强;(2)番茄碱对虫体内钙调蛋白的影响较大,随番茄碱浓度的增加,钙调蛋白的含量逐渐降低;(3)钙离子的加入增强了钙调蛋白的刚性,荧光图谱出现了红移(由350 nm移至416.58 nm);(4)番茄碱的加入破坏了钙调蛋白-钙离子复合物的刚性,荧光图谱出现了蓝移(416.58 nm移至377.65 nm).以上可以说明,番茄碱可能作为钙调蛋白的拮抗剂,拮抗钙调蛋白被钙离子激活的位点,影响其与靶酶的结合而发挥作用.此项的研究为探讨番茄碱的杀虫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乙酰穿心莲内酯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和化感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酸酐对穿心莲内酯进行乙酰化,得乙酰穿心莲内酯,比较研究了乙酰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对部分细菌、霉菌、酵母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小麦、萝卜、青菜和黄瓜等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发现:乙酰穿心莲内酯对少数参试菌的抑制活性比穿心莲内酯弱,但对大多数菌的抑制活性比穿心莲内酯强,尤其是在较高浓度下,乙酰穿心莲内酯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黑根霉菌(Rhigopus nigricans)、苹果酵母菌B13(Sour-dough starterB13)和辣椒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穿心莲内酯;两者对参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苗高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低促高抑"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94.
植物黄酮二氢杨梅素的提纯及结晶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显齿葡萄属植物富含黄酮物质。研究对显齿葡萄黄酮提取物二氢杨梅素的提纯及结晶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水作为结晶溶剂进行多次重结晶,可有效去除植物黄酮提取物的杂质,总黄酮含量由原来的86%提高至96.5%。二氢杨梅素在水相中的结晶态多为针状结晶,水相保温结晶呈放射性棒状结晶。在pH4.5的条件下,其溶解度最低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95.
联用SPME与GC-MS技术分析新鲜、萎蔫、干枯枫杨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PME与GC/MS联用技术从新鲜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2种,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5.54%)、吉马烯A(14.22%)、反式子丁香烯(10.19%)、7,8,9,10-四氢化-S-三氮唑(3,4-A)-呔嗪(8.59%)、十六酸(6.22%);萎蔫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2种,主要成分是α-红没药烯(17.69%)、橙花叔醇(16.64%)、反式子丁香烯(14.26%)、α-桉叶烯(9.14%);干枯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1种,主要成分是反式子丁香烯(23.30%)、α-红没药烯(17.75%)、α-桉叶烯(12.69%)、橙花叔醇(8.35%)、杜松烯(7.O%).随着枫杨萎蔫程度的变化,三者含有的化合物组分以及其相对含量都发生变化.本研究是首次报道枫杨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6.
该文进行了耐多菌灵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和生防效果的测定研究。为获得对灰葡萄孢霉等病原菌有显著拮抗能力的耐多菌灵木霉菌株,通过含药平板诱导和紫外线诱变,获得5株耐药性菌株,在多菌灵2.0g/L浓度下生长较好,Ec50值提高了40多倍;抗性菌株在含药培养基上连续继代转移培养10次,抗性程度未见下降;经过平板对峙和活体拮抗性测定,确定T42-2为最佳拮抗性耐多菌灵菌株,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达92.13%,并且对多菌灵、速克灵和三唑铜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97.
杨洁  范华骅  章平  高峰 《生命科学》2006,18(1):62-66
NKT细胞是免疫细胞中一类具有NK细胞特定标志的T细胞亚群,经活化,既可直接作为抗肿瘤效应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又能通过激活其他免疫效应细胞,如NK细胞,间接实现抗肿瘤作用。NK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获得性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播娘蒿种子脂肪油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播娘蒿属(Descuainia Webb et Berth)1~2年生草本植物,其成熟的种子俗称南葶苈子,为临床常用中药材。葶苈子味辛、苦、大寒,具泻肺降气、祛痰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肋胀满、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等症。  相似文献   
99.
小飞蓬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高粱(Sorghum vulgarePers.)、黄瓜(Cucum is sativusL.)、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和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L.)全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等3种溶剂提取物的除草活性。小飞蓬的乙酸乙酯与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作物均显示出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浓度达100 mg.mL-1时对小麦和油菜幼苗生长的抑制率均为100%。小飞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粱和油菜的幼根及黄瓜和油菜幼茎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小麦和高粱幼根及幼茎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但高浓度时则对黄瓜和油菜的抑制作用较强;6.25 mg.mL-1乙醇提取物对黄瓜、油菜、小麦和高粱幼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50%、8.58%、21.51%和26.98%;25 mg.mL-1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则分别达到61.31%、77.45%、39.78%和46.34%。表明小飞蓬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潜在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00.
运用PCR技术获得HBx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his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重组质粒pET-his-HB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IPTG诱导表达,利用Ni柱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特异性的抗-HBx兔抗血清。重组质粒pcDNA3.1(-)-HBx分别转染HepG2和Hep3B细胞系后,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证明HBx可以在这两种细胞系中表达。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研究了HBx对XBP1和GRP78启动子的激活活性,结果表明瞬时转染HBx的细胞系中,XBP1和GRP78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活性比相应的对照细胞增加了3~7倍。通过RT-PCR分析证明,转染了HBx的细胞中XBP1mRNA发生了剪切。因此,可以初步推断HBx在HepG2和Hep3B细胞中的表达可以引起内质网压力反应,为进一步阐明HBx表达对内质网的影响和肝脏病原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